一、姜子牙封神之谜
姜子牙为何封神却不封自己?看《封神榜》后,众人多有此疑问。传说姜子牙本欲将玉皇大帝之位留给自己,不料弟子“张友仁”藏于封神台下,待姜子牙封完众神独缺玉皇大帝时,“张友仁”跳出称“谢谢丞相,张友仁在此!”,姜子牙无奈只得将此位封给“张友仁”,自己则无神位。
实际上,元始天尊命姜子牙下山时称其“生来命薄,仙道难成,只可受人间之福:成汤数尽,周室当兴。你与我代劳封神,下山扶助明主,身为将相”,这原本是周文王给姜子牙的免死金牌。商周战争后,活下来的大将对周王朝统治不利,所以姜子牙和周文王设下封神榜,借封神之名解除这些豪强势力的威胁。
姜子牙从琵琶精事件中吸取教训,不再揭人老底,而是顺着别人说法做事,让封神之事顺理成章。周朝能稳定发展多年,与姜子牙封神密切相关,至少起到安抚人心、统一思想等作用。
二、商纣王死后封神之意义
商纣王死后被封为“天喜星”,天喜星是星宿名,主持人间婚嫁等事宜。
商纣王天资聪颖,曾发兵攻打东夷诸部落,扩展商朝势力,但他刚愎自用,引发统治集团内部矛盾,且长期征讨东夷致国内兵力空虚。公元前 1046 年,牧野之战中,周武王击败商军,商纣王自焚而死,商朝灭亡。
在传统史学叙述中,商纣王沉湎酒色、穷兵黩武等,是暴君,但后世也有不同观点。
三、元始天尊怕九尾狐之因
元始天尊怕九尾狐,很大程度是因其独特身份。传说中九尾狐与龙族、凤凰并称三大神族,身份尊贵,元始天尊不便动手,还要给其几分薄面。
元始天尊全称“玉清元始天尊”,是道教“三清”尊神之一,地位虽高,但记载较晚。道教形成初期无“元始天尊”说法,《太平经》等均无记载。南朝时,梁陶弘景《真灵位业图》始有“元始天尊”之号,书中还有“元始天王”。《隋书·经籍志四》始予元始天尊以诸神特性。
《封神演义》以历史观念等为思想框架,掺杂宏大想象,表现对仁君贤主的拥护和对无道昏君的不满反抗。其作者存在争议,常见说法为许仲琳,他生活在明朝中后期,应天府人士,号“钟山逸叟”。
四、姜子牙道号飞熊之由来
拜入玉虚门之前,姜子牙本体是一头飞熊,他跪于昆仑山玉虚宫门前三百年,尸身腐朽,七魄散去,只剩三魂仍跪,誓要拜入门下。元始天尊算定二代金仙不可担封神之任,想起跪于宫外的飞熊,给其聚了七魄,弄个人身收入门下,赐道号飞熊,让其担封神之任。
阐教参与封神的线索人物,正面是姜子牙,反面是申公豹。元始利用姜子牙看似截教实为阐教的身份,封住通天的嘴。封神结束后,姜子牙封神榜上无名,虽被众神称为“众神之父”,但年三十诸神正位时,他却无人搭理,只能蹲在旗杆顶上守岁,此结局暗合其飞熊身份,似人实妖,被元始利用后弃之如敝履。